第五百四十三章 请扇子神 (2 / 4)
聂小蛮点了点头表示同意,答道:“自然不是。道士们画符,得用黄表纸和银朱。这却是一张上等的薛涛笺,用的又是朱砂。道士要是用这么贵的纸来画符,岂不是要赔死。”
景墨点了点头,又说:“字体也怪得很,又不像是什么一笔草书。”
聂小蛮点头道:“是的,我们假如要假设这书法的名称,可以叫它符咒型的杜撰草书。但现在你且看一看。你可识得出是什么字?我知道你是个善读当票草书的专家啊。”
景墨把那纸仔细的瞧了一瞧,答道:“这并不难识,分明是‘大输特输’四个字。那左旁一笔绕成的圈子,似乎算不得字?对不对?”
聂小蛮赞许地拍了拍景墨,微笑应道:“你的眼力真不错。我费了有一会儿的功夫才看出来这写的什么,你用的时间不过是我的三分之一。但现在要请你推测一下,这张纸有什么作用?”
景墨瞧那纸有八寸长,五寸宽,是一种叫薛涛笺的纸,纸质纯白坚实,并无线纹。薛涛,长安人,父亲薛郧在京城长安当官,学识渊博,把这个唯一的女儿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就教她读书、写诗。薛涛八岁那年,薛郧在庭院里的梧桐树下歇凉,他忽有所悟,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头都没抬,随口续上了父亲薛勋的诗:“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那一年,薛涛不过八九岁。她天分很高,让父亲又喜又忧。
薛郧为人正直,敢于说话,结果得罪了当朝权贵而被贬谪到四川,一家人跋山涉水,从繁华的京城长安搬到了遥远的成都。没过几年,他又因为出使南诏沾染了瘴疠而命丧黄泉。
那时薛涛年仅14岁。母女俩的生活立刻陷入困境。薛涛不得已,凭借“容姿既丽”和“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在十六岁加入乐籍,成了一名营妓。
那时的官员们往往都是科举出身,文化水平不低,要让他们看得上眼,不仅需要美貌,更需要才艺、辞令和见识,而这正是薛涛的长项。身在娱乐场中,使得她与当时许多著名诗人都有来往,在这份名单中不乏像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诗坛领袖。
薛涛作诗五百多首,然而这些诗歌大多散失,流传至今仅存不足百首。薛涛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为了便于行楷书写小诗,她自创了一种深红色的“别模新样小幅松花纸”,绘有镂空松花图案,秀雅小巧,清新别致,被称之为“薛涛笺”,当时成都上流社会都以求得薛涛一诗一笺为荣。后人仿制,亦称“薛涛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