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大丰收 (2 / 10)
可以说,李贺那色彩浓烈沉郁的诗歌风格,以及浪漫而兼有苦闷的一抹鬼气,都与他仕途上的不得志有着很大的关系。
李贺的不得志和李白还有些不同。
李白不得志,是因为诗仙的性格确实不适合出官入相;但李贺的不得志,纯粹是因为不让他参加科举考试。
是的,不是考不中,是科举根本不给他考。
论起身份,李贺虽然家境贫寒,但细究族谱,却也算是宗室王孙。论起才能,李贺年方十五就才名远播,后来参考府试的时候更是一次即成。
然而,在他赴京预备进士考的时候,有嫉贤妒能者站出来,提出了一个非常立不住脚的说法。
他们表示,李贺的父亲名为“晋肃”,而“晋”字又与进士的“进”同音,所以李贺怎么能够考和进士试呢,这分明是在犯“嫌名”啊!
嫌名这种东西,说来是一门时重时轻的玄学。
就比如“邦”这个字,本意是指国家的意思。早在战国以前,《周礼》就云:大曰邦,小曰国。但自从刘邦成了汉高祖以后,史书上为了避他的名讳,所以提到关于“邦”字的记载,一概以“国”字代替。
倘若当年做汉高祖的人不叫“刘邦”,而叫“刘榜”、“刘棒”什么的,今天的“国家”或许就要被称之为“邦家”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