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工作 (3 / 14)
路过茶园时,我特地到里面看看,现在的茶园早已是翻修一新,不再残破。正门立了一尊整棵树根雕的弥勒佛木像,弥勒佛舒展的半卧在供台之上,笑看人间的悲喜。里面茶房内有7,8个大铜茶壶,正咕嘟嘟的坐在茶炉之上,很有老成都茶馆的味道。仿佛能闻到一股茉莉花茶的香味,细嗅却又没有,有的只是阳光和微风邂逅的午后气息,像极了老成都的慵懒和闲适。地面铺一层磨砂玻璃,旁边是素餐厅,这样的茶园在成都来说,也算是极有风韵的了。
层层观览,最后,我和牛女士来到观音大殿。这里高高矗立着一尊观世音菩萨的立像。观世音菩萨慧眼圆睁,目及环宇,似乎能洞察人间的一切悲欢离合,生死聚散。她的眼睛是那么的深邃,好像能透视你的灵魂;她的眼睛是那么的神秘,仿佛容得下天地的奥妙;她的眼睛是那么的平和,你知道她看见了人间一切的秘密,一切的因果,一切的来龙去脉,但她不会流露出她的悲喜,她只是俯视着你,直到你的灵魂颤栗,然后你会双手合十,祈祷神的宽恕。
观世音菩萨啊,你观世间一切苦,解世间一切厄,你可知道我的伤痛,我的忧惧,而我只能低低的仰视着你,寻求一种心灵的寄托。在观音大殿前,我破例请一根开光的红绳,我把它郑重的戴在我的手腕上。我说过,我从不买寺院里的物品,但这一次我真的被大慈寺的观音立像所震撼,我决定破一次例。既然我已灵魂颤动,那么就让这根红绳来抚慰我的内心;既然我已感到自己的渺小,那么就让这根红绳来充实我的精神,使我不再心神荡漾。我缓慢移动脚步,离开观音殿。我想,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争取每年都来这里参拜一次,让我和神能有个交集,这也算是对艰苦多辛的人世一次最好的心灵洗礼。
出大慈寺山门的时候,阳光正好,暖意融融,好一个幽静的下午,好一个和煦的深秋。再会了,大慈寺,暂时的小别,是为下一次的重聚。我离开了,带走的是我的愁绪,留下的是我的约定。
2022年10月28日
创建时间:2022/10/287:06
标签:世俗
什么是世俗?世俗是平凡的人间,是普通的寻常人,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桩桩件件。我们都从世俗中来,在世俗中出生,在世俗中长大,在世俗中老去。世俗带给我们的是御寒的冬衣,果腹的粥饭,欢乐时的玩笑,悲伤时的愁怨。世俗并不都是圆满的,恰恰相反,很多时候,他很执拗。当我们想风,他会降下雨来;当我们想雨,他会布下霜露;当我们期待霜露,他又祭出了艳阳天。世俗常常捉弄我们,和我们躲迷藏,忽隐忽现。我们常常会陷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一种磨砺中去。而这时如果我们厌倦世俗,那会多么的荒谬。世俗并不总是给我们蜜糖和牛奶,有时,他也会给我们送上磨练。但我们不正是在蜜糖和磨练之间,渐渐成熟的吗?
世俗对我们如此重要,纵然有的时候,他会让我们烦闷。但如果我们厌倦世俗,我们就脱离了脚下的这片土地,而变得飘飘摇摇,不知所往。对世俗不能忧惧,纵然他常常使我们迷乱。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传说屈原被流放时,偶遇一渔父,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笑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好个渔父,好个与世推移之。我们可能用尽毕生之力也改变不了这个纠结的世界,但只要放平心态,立足于现实,一点一滴的去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谁又能说我们活得不够真诚?
即使世俗不是完美的,但至少他足够包容,他可以容得下我们的愁怨和忧烦。我们都活在世俗中,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反对世俗,而是要让他变得更加美好,更加适宜人类的生存繁衍。子子孙孙永保佑,世世代代传香火。这是我们对世俗的期待,除此之外,你还要奢求什么?我们不要过分的向世俗索取,有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问问自己为世俗做过点什么?要不然,我们岂不是变得那么的贪婪,贪婪到好像人人都欠着我们的帐,需要对我们做出补偿。其实,我们和世俗都是平等的,世俗给予我们的,我们应该怀着感恩之心道谢。我们从世俗中得到滋养,我们也应该帮助世俗变得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幸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世俗和谐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再区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