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 第46节 (4 / 11)
疑难杂症太多了,不好备药,他可以开药方让病患自行买药。急病就需要有救急的药物,作为一名大夫,他手里头怎么能没有一两种急救的药丸呢。
《金匮要略》中,就有三物备急丸。也是古代家中常备的药丸子,说是药丸子,但正确的来讲,应该以散来形容更加恰当。[注2]
时人对于制作药丸的工具没有现代的发达,基本就是研磨成药散,服用的时候用温水化开服下,要是闭口不开的,还能用鼻饲法灌药。
但对要煎的药物来讲,这种不需要煎服的药,确实是可用来当做急救的药丸。
而三物备急丸针对的是便秘,腹痛但痞隔,阻滞不通,还有小便不利等,是猛药救急散剂。
如果说,今日小男孩到普通医馆里看病,也许开的便是这个方子了。
里面有三味药,是大黄、干姜、巴豆。
前两者还好,可巴豆辛热有大毒,轻易不能吃,除非是急病,需要猛药。
吃完就要让其上吐下泻,把积在肚子里的积食,还有肠里的大便排泄出来,从而解决温暑热邪导致的暴急腹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