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线上探视 (1 / 3)
从那天起,每天上午十一点,无论身在何处,程心凝都会准时出现在线上探视的镜头前。这个仪式成了她生活中不可动摇的重心,就像一个无形的枷锁,将她牢牢拴在那个远在台湾加护病房的身影上。
她记得第一次参与线上探视的情景。那天她正在便利店做兼职,匆忙间躲进狭小的员工休息室,空气中弥漫着关东煮和微波食品的气味。手机屏幕那端是锺志铭苍白的脸庞,身上cHa满各种管线,呼x1机有节奏地发出轻微的声响,像是在为这场无声的对话打着拍子。他的家人轮流对着镜头说话,当轮到她时,喉咙突然哽住,彷佛有无形的手扼住了她的声带。
「志铭,是我,心凝。」她终於挤出声音,因紧张而微微颤抖,「今天香港下雨了,记得你说过最喜欢雨後的清新空气吗?便利店外的榕树被雨水洗得特别绿,让我想起我们在台南散步时看到的那棵百年老榕...那时候你还说,等我们老了也要种一棵这样的树,在树下喝茶看日落...」
就在这时,监护仪上的数字突然产生了微小的波动。他的母亲在镜头那端惊呼:「他听到了!他的心率和脑波有反应!继续说,心凝,继续和他说话!他认得你的声音!」
从此,这成了她每日的使命。无论是在进修的课堂中间偷偷戴上耳机,还是在兼职时躲进储物间,甚至有一次在淋浴时匆忙裹着浴巾接起视频,她从未缺席。她会告诉他香港的天气,分享日常的琐事,回忆他们在一起时的点滴。每次她说话时,仪器上的数字总会有细微变化,这成了支撑他家人的唯一希望。
但对程心凝而言,这每一天的十一点,都是一场无声的煎熬。她对着镜头说话,却得不到任何回应,只能看着他静静地躺在那里,像一尊被无数管线缠绕的大理石雕像。这种有声似无声的对话,持续了整整三个星期,直到连她的朋友都看不下去。
「心凝,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好友小薇在某天探视後跟她吃午饭,饭後拉住她,眼神满是担忧,「你看看自己的黑眼圈,这三个星期你瘦了多少?你已经做得够多了,不需要这样折磨自己。」
就连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也在会面时,罕有地开口:「我知道他是好孩子,但你是我的nV儿。自私点说,我不愿看到你为了他毁了自己。虽然知道劝不了你,但我觉得我还是要告诉你有时候不需要太执着,要放过自己。」母亲则更加直接:「你们已经分手了,不是吗?其实你没有义务这样做。每天这样远程探视,对你的心理是种折磨。」
正当程心凝在各方压力下艰难坚持时,锺志铭的父亲突然在群组里提到经济上的困难——他们不是缺钱而是在需要支付看护费用,手头没有足够的台币,也不知道如何在台湾开户转账,银行的外汇手续繁琐且耗时。疫情期间跨境汇款变得更加复杂,他们被困在台湾,面对着日益增加的医疗开销。
「我可以帮忙。」程心凝几乎是立即回应,「您把港币转给我,我请在台湾工作的朋友帮忙换成台币再转过去。」她没有犹豫,彷佛这个复杂的流程只是举手之劳。然而挂断电话後,她才意识到自己许下了一个多麽沉重的承诺。
於是,她联系了在台湾科技公司工作的朋友Man哥。这个跨海汇款的流程复杂得令人头痛:锺父先将港币转到程心凝的香港账户,她再转给Man哥在香港的账户,Man哥在台湾取出台币现金後存入程心凝的台湾账户,最後由她转账给看护。每一步都要考虑汇率波动、银行手续费和转账限额。有时候因为金额限制,一笔款项要分好几天才能转完。
在这个过程中,她高中时修读会计的知识意外派上了用场。她建立了一个详细的Excel表格,记录每一笔交易的日期、金额、汇率、手续费。她为每一笔转账留下截图,每一张收据都拍照存档,甚至设计了一个公式自动计算最佳换汇时机。每一分钱的来龙去脉都清清楚楚,JiNg确到小数点後两位,她不希望因为金钱问题产生任何误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