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变更通知 (1 / 2)
因为我最近身体状况不太行,现在配合治疗,需要尽早入睡我写文大多是在晚上挤一个小时多,再加上之前也提过,婉子白天的课也实在是太多,还要兼顾兼职,因此,实在无法进行正常的更新。所以,我决定将更新集中在周六周天,周一至周五,晚上还是优先早点睡觉。
各位实在是太抱歉了哈,鞠躬??。
水文:1998年,6月21日,海南发展银行一家在岛内拥有141家网点,拥有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因为钱慌而被迫关门,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大陆第一家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关闭的银行,那么实力雄厚的海发行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呢?
首先,我们先弄清楚海南发展银行成立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解决海南金融体系的遗留问题。
据统计,1993年,在海南注册的房地产公司有4830多家,约占当时全国房地产企业总数的15%,总注册资金高达500多亿元。而其中有大量的资金都来自银行和一众信托机构。
1993年6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发表讲话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业,因此,各大开发商资金断裂,或跑或倒,海南的房地产彻底泡沫破裂,大量外来资金抽走,作为贷款主力的银行和一众信托机构得到的唯有坏账率的提高和巨大信任危机。而海南发展银行也就是在这种糟糕的环境下成立。
1995年5月,5家信托投资公司,在资产重组后,合并成为海南发展银行,债权债务关系也转移到海发行。据统计,5家公司的债务被认定为44.4亿,后认定为50亿以上。
1995年8月18日海南发展银行正式开业,简称海发行,它是通过向全国募集股本,注册资金16.77亿元人民币。刚开始,海发行的发展势头还是不错的。在1997年《海南年鉴中,海发行收息率为90%,没有发生一笔呆滞贷款与境外36家银行及共403家分支行建立了代理关系,外汇资产规模1.7亿美元等等。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
但是,海发行的沉疴非但未治,又添新恙。一方面是1995年5月至9月发放贷款贷款10.6亿元,股东贷款9.2亿元,总共占16.77亿的86.71%,可谓是刚拿来又拿走,拿来多少,拿走多少。另一方面,存贷款业务高度集中在岛内,与当地经济唇齿相依,而海南金融生态已经被房地产破坏殆尽,海发行不得采用超常规的高息揽存和同业拆借。正常银行的利率水平在7%左右,而海发行的利率则为15%,五年期的利率甚至为22%。
事实上,因为房地产泡沫导致而负债累累的一众信托机构也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吸引存款,有的年利率高达25%。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信用社高进低出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于是,资不抵债、入不敷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成了信用社的通病,并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1997年5月起,海口市城市信用社主任陈琦出逃,引发储户恐慌,纷纷挤提存款,海南省城市信用合作社相继出现支付危机。实际上,1997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整个中国的金融体系都岌岌可危,居民对银行体系的不信任达到历史最高,挤兑现象时有发生。
截至1997年6月30日,海南原有城市信用社34家资金总计137.08亿元,负债总计141.53亿元,所有者权益为-4.45亿元,可以想象海南的情况有多么紧急。
1997年12月16日,央行宣布将五家已经实质性破产的五家信托机构连带债权债务关系,托管给海发行,还有二十八家信托机构也并入海发行。海发行兼并后面临的首件大事便是如何解决原信用社的支付问题。由于原信用社存在大量的非法高息存款,海发银行在保证原信用社储户支付的前提就是,只保证给付原信用社储户本金及合法的利息。因此,许多在原信用社可以收取20%以上利息的储户在兼并后只能收取7%的利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